2019年10月,周树海教授主讲《现代教育技术》获得评黑龙江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认真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高质量应用型边疆大学”的办学定位,秉承 obe 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设立如下
知识传授:能够阐述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有技术基本理论体系,理解并熟记相关概念,掌握现代教育ag捕鱼王官方网站的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新理论和新方法。
能力提升:熟练地操作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媒体,掌握教学资源的采集和加工处理技术,具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课程整合的能力,在教学中能够综合地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价值引领: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养成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师范生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引领教育改革的自信心,增强师范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课程建设发展历程
本课程已有26年的建设历史,周树海教授一直负责本课程的讲授和建设工作,经过多年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形式已完成由传统课堂讲授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转变。
201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级精品课;2019年智慧树慕课上线,并被评为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教学方法改革
如何将最新的技术应用于教学,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就变得至关重要。
2.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
现代教育技术更新非常迅猛,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筛选、提炼和更新,根据学生专业特色设置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案例。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形成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联动考核体系。
四、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1.课程知识体系完整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知识 能力的课堂教学,将课程内容调整为基本理论篇、基本技能篇、综合应用篇、自我研修拓展篇四大板块,共19个单元,形成良好的“线上 线下、课上 课下、校内 校外”育人体系。
2.动态更新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依据教育技术学科前沿动态与教育事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例如:近年来增加了mooc、微课、短视频制作等的讲授。
注重课程的两个融入,坚持立德树人,融入学科前沿、融入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契合课程目标,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3.慕课资源及应用情况
(1)慕课资源
本人主讲智慧树《现代教育技术》慕课资源:视频65个,非视频资源237个,单元测验8次,考试题库200道题。
(2)慕课校外应用情况
慕课已开放运行完成10期,选课总人数9906人,浏览总量2万余次,学习者覆盖全国29所高校及社会学员,教师及学生在线互动次数9万余次。
(3)慕课校内外应用情况
校内已运行五年共10个学期,校内选课总人数5220人次,校内学习通过率达到100%。
4.智慧树翻转课(spoc)资源及应用情况
(1)spoc资源
现有学习资源236个,育人目标161个,知识点55个,训练题库157道。
(2)spoc应用情况
利用翻转课资源方便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活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作品和成果都进行了很好的网络平台存档,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效果性。
学习资源学习率达90%以上,训练题库学生参与度达93%以上。
五、教学方法改革
1.努力打造“mooc spoc 课堂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方式
spoc为教学提供互动平台支持,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索;mooc资源和线下实体课堂有机结合,师生互动交流、生生合作探索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促进线上与线下教学双向驱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spoc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对课程核心内容和问题展开多角度探讨,可以开展合作探究、小组协作等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则发挥辅助作用,利用平台或现场研讨及时发现问题,补充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3.教师教学方法选用灵活
基本理论篇:以线上学生自学为主,线下通过翻转课堂和演讨等方式强化学习。
基本技能篇:主要以任务驱动和合作研讨的方式进行教学。
综合应用篇:主要以cbl案例教学为主,采用小步子方式进行。
自我研修拓展篇: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学,平台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进行网络答疑,确保所有学生的学习得以提升。
六、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将boppps模式和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突出“参与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角色,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增加知识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深度。
1.课前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通过智慧树翻转课发布自主预习任务,上传教学相关微课、动画、文本等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完成教学平台上布置的预习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平台反馈数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调整教学策略。
2.课中注重互动,突出学生中心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并强调学生全方位参与和及时反馈交流的闭环教学模式,把每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切分成导言(b)、目标(o)、前测(p)、参与式学习(p,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pbl教学法等)、后测(p)、总结(s)6个阶段,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课后总结反思,进行知识延伸
依据学生课后拓展作业反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阅读参考书,参加前沿讲座,开展课外活动小组等。
七、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等情况
1.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近五年课程团队成员学生评教结果均为优秀,均在95分以上。
(2)同行、督导及学术委员会评价
课程团队成员的同行及督导评价均高于平均水平,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效果好,在校内起到一定引领作用。
校学术委员会认为本课程体现了知识的前沿性、学生主体性和资源的立体性,教学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2.教学改革成效
课程建设:成绩斐然,三人为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一人为校级一流课程负责人。
八、课程特色和创新点
(一)课程特色
1.聚集“双主双线”
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兼顾,网络课堂教学和实体课堂互动共融。
2.创新教学方法
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翻转课堂、pbl、案例教学、合作研讨等形式改进教学方法。
3.选用自编教材
针对普通省属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自编教材加大了实训技能部分的训练,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为提高学习兴趣,自编教材与专业密切融合,在制作教材配套课件时,每个核心知识点加入相应的专业案例。
(二)教学改革创新点
1.采用“线上 课堂 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
引入“线上”课前预学,使用智慧树翻转课进行导学;“课堂”教学环节采用创设情境、分析归纳、探究讨论、即时训练、总结升华、迁移拓展六步教学法;利用中午和周末“开放实验室”,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强化技能训练。
2.建成平台obe评价体系,融入思政元素
通过平台在线测试、学习分析等技术,教师可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将价值观引领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将思政元素嵌入考核评价。
3.注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密切联系教师职业素养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努力搭建基本实践能力操作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一体化平台,强化教师职业实用技能的训练。
九、教学团队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涉及全校的多个专业,建立一个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保证该门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通过系列课程建设、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与评课、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完成教改项目和进行教研等活动,使团队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培育了一支以“团队协同”为特征的教师队伍,解决了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的问题,使教学团队整体实力得以提升。
1.团队的组成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本科毕业
学校和专业
|
最高学历
|
研究生毕业
学校和专业
|
最高
学位
|
专业技术职称
|
1
|
周树海
|
男
|
56
|
哈尔滨师范大学
电化教育专业
|
大学本科
|
|
学士
|
教授
|
2
|
马 红
|
女
|
39
|
佳木斯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硕士研究生
|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硕士
|
副教授
|
2
|
徐 卫
|
女
|
58
|
哈尔滨师范大学
物理学专业
|
硕士研究生
|
哈尔滨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
|
硕士
|
教授
|
4
|
王 颖
|
女
|
47
|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
|
大学本科
|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硕士
|
教授
|
5
|
黄力力
|
女
|
45
|
吉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大学本科
|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硕士
|
教授
|
6
|
何 北
|
女
|
43
|
吉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大学本科
|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硕士
|
副教授
|
7
|
田恩学
|
男
|
47
|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
|
大学本科
|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硕士
|
讲师
|
7
|
常文硕
|
男
|
43
|
内蒙古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硕士研究生
|
渤海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教育技术方向)
|
硕士
|
讲师
|
团队重视师德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注重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团队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有着多年的合作基础,人际关系和谐,每个人都能以团队为家,共同完成了省级精品课的建设工作。团队分工也较为明确,教授负责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副教授和年纪大的中级教师负责教学方法的改革,年轻的老师负责技术。
本教学团队有着较强的时代感,能够紧跟当前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创造性地去开展教学和研究,形成了注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创新教学模式的特色明显团队文化。
2.师资构成合理
(1)学历结构
学历层次
|
人 数
|
比重(%)
|
硕士学位
|
7
|
87.5
|
学士学位
|
1
|
12.5
|
总 计
|
8
|
|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硕士学历达到87.5%,学历结构十分合理。
(2)职称结构
职 称
|
人 数
|
比重(%)
|
教 授
|
4
|
50
|
75
|
副教授
|
2
|
25
|
讲 师
|
2
|
25
|
总 计
|
8
|
|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教师高级职称的比例达75%,职称结构比例合理,有利于形成结构良好的教学、科研梯队。
(3)年龄结构
年 龄 段
|
人 数
|
比重(%)
|
50以上
|
2
|
25.0
|
41-50
|
5
|
62.5
|
31-40
|
1
|
12.5
|
总 计
|
8
|
|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是一支富友经验,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4)学源结构
姓名
|
攻读学士学校及专业
|
攻读硕士学校及专业
|
周树海
|
哈尔滨师范大学 电化教育专业
|
|
徐 卫
|
哈尔滨师范大学 物理学专业
|
哈尔滨师范大学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马红
|
佳木斯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王 颖
|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
|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黄力力
|
吉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何 北
|
吉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田恩学
|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
|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常文硕
|
内蒙古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
|
渤海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育技术方向)
|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的8名教师从人才来源看,分别来自省内2所,省外5所共7所知名高校,因此该教学团队始终充满新鲜的活力和朝气蓬勃。